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聽張彬彬唱《回江南》,走進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 | 我和我的家鄉

      來源:壹點網   發布時間: 2021-01-11 14:06:21

      編者按

      “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故鄉,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是一個動聽的故事,講也講不完,道也道不盡。穿行在田野中,流連在竹海里,跳躍于溪水中,這一切都會凝結成那割舍不斷的故鄉情。

      為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第二首歌曲《回江南》由青年演員張彬彬演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感受江南水鄉的風韻。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

      “水微瀾,綠如藍,誰不憶江南,驀然回首異鄉夜闌珊。”曲調悠揚纏綿,典雅華麗,將人們帶入到楚楚動人又溫柔似水的江南。樓閣亭臺,月光漫漫,清水河畔,午夜闌珊……婉轉的歌聲將江南美景如同畫卷一樣在你眼前慢慢展開。

      1月8日,由江蘇籍青年演員張彬彬演繹的《回江南》正式上線。憶江南,回江南,江南水鄉好風光,無不令人心神向往。一弦一思,說不完的吳儂軟語,一柱一彈,道不盡的江南風情。一起走進江蘇,走進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

      江南到底有多美呢?對此,古往今來有無數名人寫詩詞贊美。其中尤以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最為有名。“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短短幾句,道盡了江南的旖旎風光,你是否也曾沉醉于此詩刻畫的美景中呢?

      銘記江南之美的,不止白居易一人。數人盡說江南好,因為,江南是一個夢。那是千百年文化的傳承,那是小橋流水的柔情,那是軟語溫存的風韻,不到江南走一遭,總會覺得有些遺憾。

      江南的美,美于那連綿無聲的細雨,美于那裊娜的青煙。都說煙雨中的江南最有味道,在雨落時分,掀開窗帷去傾聽、去觀賞、去感受吧。

      淅淅瀝瀝的雨雨排打著梧桐,發出清脆婉轉的聲音,隔著茫茫的雨霧向遠處眺望,南湖和樓閣依稀可見,好似人間仙境一般。江南煙雨,靜謐瀟灑,宛如流動的詩畫。

      江南的美,美于那古鎮的青石板。周莊,多少人夢回江南的地方,是江南最早聞名于世的水鄉古鎮,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鄉”。漫步于這座古鎮中,“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雅景致盡收眼底,待夜晚時,更能體會燈紅柳綠的別致浪漫。

      “月光寒,酒意酣,誰借住一晚,就把心留在那客棧。”把心安放在這里,讓時光慢一點,再慢一點。

      江南的美,美于那小橋下流淌著的河水。坐上搖晃著的老船,穿過一座座古橋,經過一間間百年老屋和沿岸的水弄堂。

      縱橫交錯的河道,潺潺的流水,水鄉韻味就這樣彌漫開來。槳聲和水波聲編織出和諧的旋律,閉眼聆聽,感受最真、最古樸的江南。

      江南的美,還美于那柔軟溫婉的吳語曲調,和淺吟低唱的蘇州評彈。評彈,是評話和彈詞的總稱,發源于蘇州,興盛于上海。

      登一座茶樓,倚窗而坐,聽一聲婉轉曲折的評彈,弦索叮咚悠然飄出,一幅江南水墨畫仿佛在眼前靈動起來。

      在這細膩的曲調中,在吳儂軟語的唱腔中,你可以感受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體會到故事里的喜怒哀樂。江南悠然生活的精髓,就在這茶樓評彈里。“賞月圓,聽評彈,吳語多婉轉,流過心間仿佛清泉……”品一壺茶香,聽一曲評彈,便是尋到了江南。

      江南的美,妙不可言,任何贊譽都無法將其詳盡描繪。園林,小巷,樓閣,它蘊藏著東方的精致;小橋流水,煙波細雨,它永葆著古典的詩意。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賞過的風景,是走過的夢境。江南,是道不盡的溫柔之鄉,是寫不完的繁華之地。

      聽一曲《回江南》,看那江南畫屏中的美在眼前一幕幕上演。江南啊,你讓無數游人心馳神往,你讓漂泊的游子魂牽夢繞,萬般懷念。

      路彎彎,腳步慢,夢里回江南,百千種況味最戀是清歡。

      出 品 人:張 坤 史力學

      總 監 制:毛 浩 趙 倩

      總 制 片:閔 捷 付豪杰

      監 制:王俊秀

      策 劃 人:丁汪敏 郭俊堃

      演 唱:張彬彬

      作 詞:崔軾玄

      作 曲:趙佳霖

      制 作 人:樹林座

      統 籌:沈少博 席 奇 靳苓藝 劉 暢(實習)

      宣 發:張浩禎 席 奇 傅佳偉(實習)

      文 案:劉海倫

      節目海報:《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音 視 頻:《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