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王琳凱:在萬種風情的“鷺島”上詩意棲居 | 我和我的家鄉

      來源:壹點網   發布時間: 2021-01-11 14:06:52

      編者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圍繞家鄉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情愫。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家鄉的一山一水,都是鐫刻在我們心里抹不去的鄉愁。

      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音頻節目,已正式上線開播。每期節目將推出一個主題城市,邀請一位青春正能量嘉賓,用筆者獨有的鄉愁情感,配以講述者也為此鄉人的身份,著力刻畫該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現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

      “ 大家好,我是王琳凱,歡迎收聽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與酷我音樂聯合出品的融媒音頻節目《我和我的家鄉》。”

      廈門,明朝時期為嘉禾里,屬泉州府同安縣。洪武二十年(1394 年)始筑“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海外青山山外海,憑高縱目氣增豪。”這是清代詩人黃日紀筆下的廈門。這一時期,福建水師提督、興泉永道均移駐廈門,見證了這座城市成為東南沿海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也為日后真正意義上的近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幾乎每個來到廈門的人都會驚艷于它“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優雅風光,這座綠樹繁花的濱海城市,更像是一個暫別浮世紛擾,休憩靈魂的歸宿,一個詩意棲居的港灣。

      晨起,趁著天光尚亮,去踏一踏鼓浪嶼的青磚地面,穿梭于充滿南洋風情的萬國建筑間,側耳傾聽天籟般的鋼琴聲與波濤合奏;臨近中午,在漁港邊的小餐館里坐下,一邊吹著海風,一邊品味廈門最地道的海鮮盛宴;吃飽喝足,不如到有全國最美高校之稱的廈大校園里走走,穿過芙蓉隧道,遠眺白城海濱,半邊是花香,半邊是書香;夜幕降臨,園博苑的燈光已經悄然亮起,海上升明月,在蜿蜒的海岸線上書寫著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然而,廈門的愜意遠不止這些。拋卻旅游景點的喧囂浮華,用心去感受,它是一座有脈搏的城市,是一座每時每刻都在散發魅力、使人沉醉不已的城市。它是戲臺上讓人叫好的歌仔戲音,是閩南口音里呢喃的溫柔,是數不盡說不完的歷史故事,還是踏過千萬次也有種種風情的街角與長巷。

      今天的廈門,是包容而創新的。它既保留著傳統的閩南風情,又吸收接納了大量的現代元素,在原有的城市骨骼上注入了年輕的血液。紅磚古厝里藏著現代文創中心,傳統騎樓間開起了孩子們最愛的書店。一艘艘陳舊漁船安靜地停泊于古早的沙坡尾避風塢,但兩岸卻矗立起一幢幢現代的高樓。放眼望去,廈門第一海景高樓雙子塔近在咫尺,漁港的淳樸民風與現代的鋼筋水泥隔岸對望,相映成趣又互不打擾。曾經溫潤、內斂的城市,在融合了南洋文化與現代文化之后,造就了一個綜合而不失底蘊的廈門。

      雙子塔

      廈門早有“鷺島”的稱呼,明末詩人阮旻錫就有以“鷺嶼”為題的詩。有學者認為,除了風景優美、水鳥眾多這一原因外,“鷺島”應該是百姓沿襲舊時風俗,用他們所見的或想象中的動物來為這座城命名,時間久了也就成為了一種習慣。我想,大約是高潔雅致的白鷺恰巧與廈門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不謀而合吧。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的開篇中說:“如果你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巴黎一生都會跟隨你,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這總讓我想起廈門航空廣播的開頭,“人生路漫漫,白鷺常相伴”。這句特別的祝福比起海明威的名句似乎多了溫度,多了深情,還多了幾分依依不舍的眷戀。

      人生是場漫長的修行,而廈門這只白鷺,飛越了萬水千山,終會落腳在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與你朝夕相擁、一路相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