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故鄉,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是一個動聽的故事,講也講不完,道也道不盡。穿行在田野中,流連在竹海里,跳躍于溪水中,這一切都會凝結成那割舍不斷的故鄉情。
為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第三首歌曲《樓城春色》由青年歌手R1SE-趙磊演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川,感受川蜀大地的迷人魅力。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
“海棠香國三江合,云霧繞城郭。松林深處棲白鷺,芭蕉映窗格......”一首清麗淡雅的《樓城春色》,用歌聲把四川的故事娓娓道來。伴著歌聲,川蜀之地獨有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漸漸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徐徐講述著那片土地的飄逸和傳奇。
1月22日,由青年歌手R1SE-趙磊演繹的《樓城春色》正式上線。
提到四川,你會想到什么?是三國那段崢嶸歲月,還是栩栩如生的蜀繡、引人入勝的川劇、富有特色的民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四川,不僅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合的自然奇觀,更有濃厚的歷史底蘊,最廣為人知的,莫過于三國。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史稱“蜀漢”。這是蜀地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武侯祠、張飛墓、關帝廟等歷史遺存依然靜靜地佇立著,向后人細細講述三國歷史的風雨和魅力。
在四川,若你閑逛到了蜀江錦院,一定要進去瞧瞧,那可有不少蜀繡珍品。早在西漢時候,就有文學家說蜀繡“錦布繡望,芒芒兮無幅”。針腳整齊、勁氣生動的蜀繡凝結了四川人民的勤勞和聰慧。
獨到的技藝塑造出了蜀繡的別具一格,惟妙惟肖。作為我國的四大名繡之一,蜀繡有“窮工極巧,冠于天下”的美稱。這回,當你再次聽到“青絲紅妝穿綾羅,繡滿芙蓉朵”的吟唱時,不妨去欣賞一下蜀繡的美。
就算你沒去過四川,可能也看過聞名天下的絕活“變臉”,這便是川劇的技藝之一。在戲臺上,演員可以通過變臉,把人物情緒、狀態的變化直觀地展示出來。臺上的表演如火如荼,臺下觀眾則連連叫好。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有“抹臉”、“吹臉”、“扯臉”三種,還有一種“運氣”法。顧名思義,演員可以將準備好的油彩快速抹到臉上,或是將化妝的粉末吹到臉上。
比較復雜的,就是將臉譜做好,用表演動作做掩護,一張張扯下臉譜。而“運氣”法,則是傳說有演員能讓自己的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以此達到變臉的效果。
如此熱熱鬧鬧、酣暢淋漓的川劇,就是從四川“走出來”的藝術瑰寶。
四川的熱烈、“巴適”,早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那片沃土之中,融入了四川人的血脈之中。
假如你看到人們舞著一條用樹枝樹葉編成的“龍”,還互相潑水,嬉戲打鬧,別驚訝,你一定是趕上了“舞水龍”。“長街巷里舞水龍,年年求雨落”,四川的“舞水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從前,人們用“舞水龍”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現在,這已經成為四川極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可以想象,在壘滿青磚石的古鎮中,一條布滿翠綠色枝葉的“水龍”格外醒目。
舞者歡騰地挪動著步伐,在陽光的照耀下,他們矯健有力的身姿和肆意揮灑的汗珠,都是對四川風土人情的生動注解。
總而言之,四川有著無比迷人的魅力。她有美麗的面孔,人們時常感嘆九寨溝的潺潺流水,劍門關的巍峨險峻,美不勝收;她也有深沉的內涵,四川大地孕育出醇厚的巴蜀文化,讓人們流連忘返。
在四川,古老與現代相交融,自然和人文相輝映,人們怎能不沉醉其中?
四川的博大和壯美,也讓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繞的思念著。他們想念熱辣的火鍋,想念熟悉的鄉音。
“撐渡一只山船,行在那天涯側,只等那思鄉人夢中來泊。”
品一品峨眉山的茶,聽一曲悠揚的《樓城春色》,行走在四川的山山水水之間,心中滿是安逸和歡喜。
出 品 人:張 坤 史力學
總 監 制:毛 浩 趙 倩
總 制片:閔 捷 付豪杰
監 制:王俊秀
策 劃 人:丁汪敏 郭俊堃
演 唱:R1SE-趙磊
作 詞:趙景怡
作 曲:趙佳霖
制 作 人:樹林座
統籌:沈少博 席 奇 靳苓藝 劉 暢(實習)
宣 發:張浩禎 席 奇 傅佳偉(實習)
文 案:王鳳棲
節目海報:《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音 視 頻:《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