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赤子丹心,摩登兄弟劉宇寧帶你領略丹東的安靜和澎湃 | 我和我的家鄉

      來源:財訊界   發布時間: 2021-03-23 17:25:00

      編者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圍繞家鄉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情愫。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家鄉的一山一水,都是鐫刻在我們心里抹不去的鄉愁。

      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音頻節目,已正式上線開播。每期節目將推出一個主題城市,邀請一位青春正能量嘉賓,用筆者獨有的鄉愁情感,配以講述者也為此鄉人的身份,著力刻畫該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現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

      “大家好,我是摩登兄弟劉宇寧,歡迎收聽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與酷我音樂聯合出品的融媒音頻節目《我和我的家鄉》。”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許多人心中都有這么一個家鄉,而我的家鄉就在那波浩渺的江河西岸,名為丹東。

      《尚書·舜典》記載:“肇有十二州,封十有二山。”原屬古營州的丹東,最早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早已模糊了歷史與神話的界限。上古先民的事跡已多不可考,然而畔水而居所養成的品格,一如這條流淌千年的大河,善利萬物而不爭,融會貫通而有節,安靜地流過日月星辰,遇到阻礙方顯澎湃。

      丹東原名“安東”,這是源于唐代在此設置安東都護府。此后,無論時代如何更替,安寧一直是這座東方小城的關鍵詞。

      有什么理由不安寧呢?這里氣候宜人,受季風影響,雖然地處東北,卻溫暖濕潤,熱得不放縱,冷得有節制,素有“北國江南”的美譽。這里依山臨江,面朝大海,物產豐富、資源充足,不必說這里是全國最大的草莓、板栗生產基地,也不必說梭子蟹、黃蜆子、雜色蛤、鴨綠江鯉魚早已馳名中外……這里交通便利,有連接中朝的唯一國際快車,有四條堪稱“遼寧最美高速”。有地處我國最北端的天然不凍良港和東北東部最快捷的出海通道……這里景色秀麗,江、河、湖、海、山、泉、林、島應有盡有,鳳凰山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名山”,虎山長城是中國明長城東端起點,至于鴨綠江,更承載了代以來的特殊意義。就像歌里唱得那樣,“好山好水好地方”。

      早在一萬八千年前,前陽人便在此聚居生活。隨后,從新石器時期的后洼人,到戰國、秦、漢乃至于清朝,人們一直在這里安居樂業。美好的生活總讓人神往,心向往之,行則能至。有朋自遠方來,不論漢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來了丹東,都是一家人。時至今日,從游園會到冬捕,從打年糕到戴荷包,各民族的民俗在這片土地上早已不分彼此,融為一體。你聽,滿洲單鼓清脆、朝鮮民歌嘹亮,就在耳邊縈繞;你瞧,面人師傅捏得飛快,皮影匠人舞動生風,全在眼前展現。就連當地的方言,也與膠州方言難分彼此,以致兩地共享膠遼官話的統稱,不管是“肉”“又”不分、“日”“意”不分還是“熱”“葉”不分,說起來,都是滿滿的情誼,想來這與闖關東的伙計們不無關系。

      闖關東的伙計們帶來的不止是方言,還有激流勇進的赤子丹心。不盲從“天命”、愿為人先、不安于一隅、敢于斗爭,這種精神傳承在代代丹東人身上。在19世紀初期,丹東人在積貧羸弱的夾縫里,創造出了中國早期工業“奇跡”,這片土地飛出“孔雀”表,替代舶來品,成為當時人們心中的國貨之光。抗日戰爭時期,丹東人率先反抗,團結御侮,用鮮血寫就歷史,繪成了這座城市的英雄底色。20世紀50年代,“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戰歌嘹亮,留下鐵血丹心照汗青。鴨綠江畔,斷橋沉默屹立,至今仍聆聽著滔滔江水對英雄的贊歌。歌聲里,有深受重創仍向敵人發起沖鋒的致遠艦將士,有踏冰臥雪、忍饑挨餓但憑借堅強意志誓要把敵人趕出家園的東北抗日聯軍,更有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志愿軍戰士……無論他們稱呼為何,都有著同一顆保家衛國的鐵血丹心。

      血雨腥風的抗爭,磨不丹東人對生活的熱愛,豺狼來了有獵槍,朋友來了有好酒,因為經歷,所以從容,因為從容,所以丹心依舊。

      新世紀、新時代,地處東北亞經濟圈與環渤海、環黃海經濟圈的交匯處,2020年這里將建設成為東北振興沿邊開發開放先導區、東北東部出海主通道、區域物流中心、東北地區重要旅游目的地和生態宜居濱城。實干興邦,大梨樹村最高峰上的“干”字碑還在熠熠生輝。丹東人用行動奏響了“實干”這個時代的最強音,這座城市,懷揣赤子丹心,擔負起“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的時代責任,講述著重振之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東北振興的背景,預示了丹東蓬勃的未來。

      新思想、新使命,丹東人不忘初,抗美援朝豐碑永立,抗日根據地紅旗飄揚。砥礪前行,無論丹東人走多遠,丹心始終如故。

      這里充滿希望。

      這里就是希望。

      制作人員名單

      出 品 人:張  坤  史力學

      總 監制:毛  浩  趙  倩

      總 制 片:閔  捷  付豪杰

      監   制:王俊秀 唐  軼 王  帝

      策 劃 人:丁汪敏  郭俊堃

      本期作者:曹  珂

      本期編輯:王  帝 白  妍(實)邢舒月(實

      本期嘉賓:摩登兄弟劉宇寧

      統   籌:沈少博 席  奇 劉  暢(實

      宣   發:聶思媛 張浩禎 張  膠

      供   圖:《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音 視 頻:《我和我的家鄉》節目組

      文字呈現:《中國青年作家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