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面對花式職場PUA,宋茜教你如何見招拆招 | 解憂電臺

      來源:壹點網   發布時間: 2021-03-29 17:50:57

      歡迎收聽

      愿你擁抱生活,勇敢前行

      職場PUA,你經歷過嗎?

      自從這個詞火起來后,就時常活躍在各類熱搜排行里。

      居高不下的熱度背后,潛藏著萬千職場人的隱忍負重和小心翼翼。

      身疲了,心累了,如何改變?或許看完本篇推送能給予你勇氣。

      不妨堅信,任何時候,生活的決定權永遠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前不久,工作快兩年的蒙蒙好似變了個人。曾經元氣滿滿的她,如今滿臉大寫著一個“喪”。

      明明天天熬夜加班,但堆積在日程表里的工作卻怎么也消滅不完。

      可偏偏上司還喜歡把私人雜活甩給她說:“年輕人就要多鍛煉,吃不了工作的苦,就嘗不到生活的甜,等下次有機會一定給你升職加薪。”

      挨了一棒子,又得了一顆糖,日子就這樣往復循環。

      面對超負荷的工作任務,和看似觸手可及的許諾,蒙蒙每一天都精疲力竭、如履薄冰。

      然而,希望總是一次又一次落空,公司的月度獎勵名單里怎么也找不到她的身影,更別提升職了。

      “難道是我不夠努力嗎?”本想據理力爭一番,可每當走到上司辦公室門口,蒙蒙又瞬間認慫。

      重壓之下,升職加薪沒等到,但醫院的急診掛號單倒是一張也不少。

      “是不是我真的太差勁了?”

      一天深夜,蒙蒙看著別人甩給她的上萬字待整理的文件,和一堆非本職工作的雜活終于繃不住了,給好友發去了一條消息。

      朋友點醒她:大概是被職場PUA蠶食了自信和勇氣。這下,她才恍然大悟。

      或許蒙蒙的故事,此刻就正在職場社會里反復上演。

      藏匿在熱搜背后的隱痛

      2020年,“職場PUA”被多家媒體榜單列為年度熱詞,而新浪微博話題#職場 PUA#的閱讀量更是高達6.7億。

      這些現象都共同指向一個問題:如何有效防止職場PUA,成了每一位年輕職場人的必修課。

      作為情感PUA的延伸,職場PUA的內核也是通過惡意誤導與欺騙來達成目的。

      工作上游利用下游的信任和敬畏操控情緒,“棒殺”與“捧殺”同時進行,讓人游走在肯定自我與否定自我的兩極邊緣,這對工作經驗不足的職場新人尤為奏效。

      縱觀當下,職場PUA讓和蒙蒙經歷相似的年輕人有苦難言,陷入“每天都想辭職”的惡循環,不僅耽誤了手頭工作,錯過了職業發展黃金期,還落得士氣消沉,身心俱疲。

      有光芒,也可有鋒芒

      如何化解這道難題?

      首先,職場不是烏托邦,收起玻璃心才能所向披靡。我們可以嘗試復盤全局,反思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真的遭遇了職場PUA。

      前者對事不對人,是他人持中立態度進行有針對地建議。

      而后者,則是持續泛化的全盤否定,讓人想改,卻無從下手,只見情緒日漸低迷;或是強行打雞血畫大餅,借“栽培”之名布置超負荷任務,卻從未看到任何實質的獎勵。

      面對職場PUA,善良也應有鋒芒,我們都可以有大聲說“不”的權利。

      因為吃虧不一定是福,但一味隱忍退讓卻必定會助長不良風氣。

      遺憾的是,有調研數據顯示,六成白領曾遭遇過職場PUA。有勇氣反擊的僅占少數,而利用法律維權的更是屈指可數,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默默承受。

      就像故事里的蒙蒙,一直都是任勞任怨的老好人,結果卻換來他人變本加厲地無理對待。

      所以,與其躲在角落里委曲求全,不如勇敢表態讓外界聽到我們的心聲。

      但凡讓我們持續長期感到不公正壓迫的,都請大膽說出來。

      在明晰職業的長遠規劃后,運用成長型思維尋求外界幫助。善于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別忘了保留相關被職場PUA的證據。

      適時亮明我們的底線,勇于作出遵從內心的選擇,也有利于建立科學合理的人際交往邊界,讓生活更自在愉悅。

      愿你成為自己的勇氣

      無論如何,永遠堅信自我的價值,且擁有不被他人喜歡和認可的勇氣。

      作家王欣曾說過:“千萬別想著對誰證明自己,求認可,就是被PUA的開始。”

      或許這話也可以延展理解為:對自我的認同低,缺乏發展視角,往往就是容易遭遇PUA的人格體質。

      其實,對于外界反饋,我們不必照單全收。不卑不亢,不驕不躁,不慌不忙,提高學商與逆商,自己就是自己的底氣。

      反之,倘若將價值評價體系建立在單一維度上,則很有可能被牽制。

      當然,苦練內功,進化自我,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努力擴大人際圈,保持業務學,保持技藝精進,保持把握機會的能力和勇氣,才能充分釋放個人能量,提升話語權,主動爭取并創造出良的職場社交環境。

      或許,此刻仍有很多職場新人還在摸爬滾打,浮浮沉沉,甚至遍體鱗傷,但請相信,勇氣永遠是你我的鎧甲和利器。

      最后,愿我們都能在職場里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勇敢前進。

      出 品 人:張  坤  陳琳琳

      總 監 制:毛  浩  伍文杰

      總 制 片:閔  捷  付豪杰

      劉佳澤  馮晨飛  吳秋實

      監   制:王俊秀  王  帝

      策 劃 人:丁汪敏  楊莉文

      作   者:黃丹瑋

      編   導:黃丹瑋  羅  驍

      統   籌:范冬寧  靳苓藝  陳瓊波

      宣   發:張浩禎  陳國慶  張  膠

      嘉   賓:宋  茜

      特別支持:文  華

      供   圖:《解憂電臺》節目組

      音 視 頻:《解憂電臺》節目組

      特別鳴謝 :宋茜工作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