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聯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啟動黨建系列活動——“芝麻開花”全國中青年兒科醫生成長計劃。
本次成長計劃將邀請100位國內知名專家通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面向全國1000家基層醫院的近萬名兒科醫生進行視頻授課,涵蓋醫學技能、黨建培訓、科普技能、醫學人文等多領域,助力基層兒科醫生提升綜合能力。
圖為“芝麻開花”全國中青年兒科醫生成長計劃啟動現場
本活動由金賽藥業全程支持,金賽藥業國內營銷總經理竇志國、品牌市場部總監李學鵬、中部片區銷售總監汪泱等嘉賓也應邀出席了活動。
自1996年成立以來,金賽藥業始終關注和支持我國兒科事業發展,致力于與廣大兒科醫生共成長。成功舉辦11屆兒科內分泌中青年醫師成長科研基金,資助了超百項優秀課題。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長天使基金援建“博愛校醫室”20所,協助培訓中小學校醫、幼兒園保健醫生2200多人。支持各省級兒科領域相關科室及醫生科普實踐平臺的搭建,鼓勵青年醫生積極參與健康科普創作與傳播,協助中國醫師協會舉辦7場全國性的生長發育專業醫師科普大賽。支持“院士+” 基金開展西部兒科醫師培訓,為持續提升西部地區兒科醫生的專業技能、診療水平提供重要幫助。
支持本次“芝麻開花”全國中青年兒科醫生成長計劃的順利開展,也是金賽藥業積極響應國家推動基層醫療號召的重要體現,希望通過助力基層兒科醫生業務水平提升,幫助我國兒科整體醫療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兒科領域醫療事業得到更好地推動和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江西省兒童醫院、上海東方醫院吉安醫院、西安市兒童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專家作為首批授課講師,按照活動要求進行了課程錄制。
我國基層兒科醫生極其缺乏:
每萬名兒童僅有4名兒科醫生
兒童健康是“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石。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要從2013年的8.1%降低到2030年的小于5%。健康中國行動的15個專項行動中,直接和兒童健康相關的就有合理膳食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等4項行動。
我國在兒童健康和疾病治療領域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基于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數據及相關疾病機制研究等方面仍存短板。這一現象或與我國兒科醫生缺乏,生長發育專科醫生更缺乏有關。
圖為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偉國
根據《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資料顯示,我國每萬名兒童中只有4名兒科醫生,兒科醫師的能力也存在顯著的區域性差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偉國也在發言時表示,“采取切實有效的行動,提升我國的基層兒科醫師,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兒科醫師的綜合能力,是廣大基層兒科醫師的迫切需求,也是當地群眾獲得優質醫療服務的迫切需要。”
黨建引領,文化先行:
助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圖為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組織部副部長周曄
一百年前,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同志翻譯了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為引導大批有志之士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興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組織部副部長周曄看來,陳望道同志的這種精神引領,可以歸納為六點:“那就是強國立志、民族復興的情操,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貼近群眾、人民中心的思想路線。”
從嘉興紅船起航,共產黨人篳路藍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全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在這期間,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醫療健康事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多位參會專家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助力中青年兒科醫生診療能力以及科普傳播能力提升,加強醫院黨建工作和宣傳工作。”
集健康新聞、疾病咨詢、健康科普、臨床學術四位一體的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是人民日報社于2020年9月16日正式上線運營的醫療垂直類新媒體,是人民日報社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高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布局。在6月3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2021年中國報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成為“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10個重點推薦優秀項目之一。
百名專家,100期課程:
醫院聯手權威媒體推動兒科學習潮
圖為復旦大學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
復旦大學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介紹,本次活動旨在發揮兒科領域權威專家的引領作用,借助權威新媒體平臺,通過新媒體傳播方式,在全國兒科領域掀起一場的熱潮,同時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師資優勢,邀請百名權威專家錄制公益課程,課程每期20分鐘,共計100期,每周更新2期,“目前已經完成了首期10支課程的錄制”。
課程內容將從專業技能、黨建培訓、科普技能、醫學人文等模塊進行規劃,并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兒童健康”頻道和健康時報官網等權威平臺進行傳播。本次課程預計覆蓋全國1000家基層醫院、10000名兒科醫生及眾多家庭。
上下聯動,賦能基層:
從區域醫聯體走向跨省市醫聯體
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羅飛宏為代表的一批復旦兒科人,已開始了相應的實踐探索。醫院通過不斷的建設標準化兒科診療室、制定兒科常見病診療常規、建立兒童電子健康檔案、配置培訓統一人員等方式進行探索,讓基層的患兒和家庭,也能享受到同質化、連續性的兒科診療服務。
徐虹書記介紹,目前復旦醫院附屬兒科醫院的醫聯體形式,已經從區域醫聯體走向跨省市的醫聯體,“近年來,我們通過昆山、啟東分院建設以及吳江第五人民醫院醫聯體建設,參與縣級基層醫院能力提升工作,未來還將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輻射作用,不斷賦能基層。”
圖為江蘇省吳江第五人民醫院院長沈志紅
作為基層醫院的代表,江蘇省吳江第五人民醫院院長沈志紅表示,“基層兒科醫生相對不足,像我們醫院兒科日門診量200多以上。”他坦言,芝麻開花兒科醫生成長項目的啟動,為全國的青年醫師提供了機會和舞臺,帶動基層兒科醫生水平的提升。
圖為中國醫院協會醫共體分會秘書長王艷萍
中國醫院協會醫共體分會秘書長王艷萍認為,該項目的啟動,是復旦兒科醫院進一步創新參與醫共體事業發展的又一有效舉措,“目前全國有4028個醫共體,開展醫共體建設,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聚焦當前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下沉困難的問題,讓人民群眾獲得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為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
“芝麻開花”全國中青年兒科醫生成長計劃除了在線課程的學習,還將組織學習經驗分享會,邀請授課專家、學員一起交流,并組織基層醫院管理者和醫生,前往人民日報社、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進行考察和進修。
未來,金賽藥業也將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從早篩、診斷、干預和長期監測等多方面,圍繞兒童生長發育領域創新研發出更多健康醫療科技產品,為中國兒科領域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助力中國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