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太安農業保險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南開大學農業保險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3太安農業風險管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以“匯智風險減量、共建農業強國”為主題,聚焦國內外農業風險減量能力與技術提升,邀請國家部委,各省/市/自治區財政、農業農村、金融等相關主管部門,保險、期貨等金融機構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參與?!?span id="zhxlp7z" class="keyword">中國農業“保險+期貨”發展研究報告》、《太安農業保險研究院成果集》、“太保e農險AI 9.0”等一批成果于會上集中發布。
作為太安農險研究院理事單位,佳格天地受邀出席活動,并進行了以“產業數智化創新助力農險風險減量與政保服務”為主題的報告分享。
01、數據賦能常態化風險減量
農業具備因地制宜、看天吃飯的顯著特點,相應就需要農業保險結合產業特點來提供針對性服務。而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保險機構往往面臨著相關數據獲取難、數據不夠精準等問題,難以充分發揮風險保障作用與服務價值。
隨著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及地面物聯網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數據采集能力隨之增強,持續性、高精度的農業生產監測得以實現。
佳格天地在長期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的過程中形成了數據自動化采集監測體系,通過匯集高頻率且高精度的時空數據、農企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等多類型數據資源,打造時空數據中臺,進而結合糧食生產、特色產業、海洋牧場等實際場景構建了一系列數字化應用,服務政府、農企及農戶等主體,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及服務向智能化邁進。
面向農業保險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需求,佳格天地依托時空數據中臺,促進政府部門、保險機構與農戶三方協同,打通數據壁壘,推動政府部門與保險機構數據共享匯交,結合雙方能力實現農業精細化管理、農業風險常態化監控,助力保險機構加快形成“保防救賠”一體化服務體系、政府機構加強金融支農服務監管、農戶獲取服務更便捷高效。
以“浙農險服務直通車”為例。
該應用由佳格天地提供技術支撐,通過打破浙江省農業農村、財政、銀保監、氣象等部門與保險機構間的數據壁壘,一舉破解小農戶參保理賠難、保險與涉農主體數據共享難和政府風控監管難等問題。既提供線上承保、估損及理賠服務,同時通過編制風險地圖形成常態化的災害風險監測評估,還能夠幫助政府部門量化評估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評價保險機構經營服務水平。
02、多產業場景特色農險服務
作為本次論壇的亮點之一,由太保產險發布的“e農險AI 9.0”集中體現了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農險領域的具體應用,佳格天地助力太保產險創新研發的“慧眼·智遠”種植險風控服務平臺、“漁智云”漁業保險智能服務平臺等生動展示了農險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如何服務于不同的產業類型。
“慧眼·智遠”著重于種植業農險服務。平臺以地塊識別、作物識別、長勢監測三大模型為核心,提供作物生長全流程自動化監測、風險智能巡查管理、AI定損等服務,能夠對承保地塊進行常態化監測并為農戶提供相應種植建議,將傳統的理賠結果延展為過程服務,踐行“防重于賠”的服務理念。
面對災害風險,“慧眼·智遠”依托AI技術可實現災害自動預警、損失智能核定、查勘客觀準確,通過將災害范圍數據、作物生育期數據等與AI算法相結合,形成初步估損結果并智能推薦地面查勘位點,結合人工抽樣調查輸出精準的定損結果,提升農險業務開展效率。
“漁智云”面向漁業發展,通過物聯網設備結合養殖專業模型,從風控選苗、數字養水、精準投餌、常檢健康、價格監測等角度出發,基于漁業養殖相關數據嚴格把關生產各環節及對應要素,從而解決保險機構看不見、摸不著的問題,兼顧風控和服務,打造現代智慧漁業保險新模式。
作為太保產險“e農險”的技術支撐方之一,佳格天地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助力將“e農險”打造成保險科技服務農業第一品牌,推動農險從“事后賠付”向“事前防災、事中減災、事后救災、及時賠付”的“保防減救賠”一體化服務轉變,不斷深化、前置保險的風險管理屬性。
未來,佳格天地將持續協同政府、保險機構、銀行及農業擔保公司等多類型主體,以數字化建設推動金融服務更精準高效,助力金融工具更好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