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活用“變量”思維:銅仁旅游角色“邊緣”變“前沿”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 2016-06-29 00:25:17
      活用“變量”思維:銅仁旅游角色“邊緣”變“前沿”圖為銅仁松桃苗王城景區。 楊云 攝

        中新網銅仁6月26日電 題:活用“變量”思維:銅仁旅游角色“邊緣”變“前沿”

        作者 楊云 王林成

        “我是被‘梵天凈土·桃源銅仁·生態宜居·心靈故園’10秒形象片吸引來的。”北京游客黃微微告訴記者,“宣傳片展示的是風景,梵凈山震撼的是心靈。”

        與黃微微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金發碧眼的艾倫,這位來自美國紐約的大學生也是因為銅仁梵凈山的形象宣傳片而來到中國貴州銅仁尋美。

        今年春節期間,“世界公園梵凈山”15秒專題形象片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戶外大屏,累計播出次數達1400次。這段以英語為主語配中文字幕的形象片,用全景航拍展示了貴州梵凈山的奇幻神秘磅礴浩然,格外引人。

        武陵之巔、佛教名山梵凈山,是銅仁乃至武陵山區的重要標志,其奇特的自然景觀、厚重的佛教文化和生物多樣性,日益引人關注。

      圖為銅仁思南烏江景區。 楊云 攝圖為銅仁思南烏江景區。 楊云 攝

        “世界公園梵凈山”,已成為山地公園省貴州的一張閃亮名片,吸引著海內外的游客。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銅仁市共接待游客230.1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18億元。今年一季度,銅仁市共接待游客948.65萬人次、旅游收入70.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6%、48.3%,增速排名貴州省前列。

        “井噴式”增長,已經成為銅仁市民口中的熱詞和關注的興奮點。

        近年來,銅仁市以構建政治生態好、經濟生態活、社會生態優、自然生態美“四位一體”大生態格局為統領,用好用活武陵山區扶貧攻堅等政策,堅持實施“四化同步”戰略,加快建設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積極推動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大跨越工程,發展全域旅游,建設國際知名休閑養生旅游目的地,實現旅游產業井噴式增長。

        銅仁以“全域資源統籌、全域規劃統籌、全域景區建設、全域標準管理、全域產業融合、全域綜合執法、全域服務旅游、全域領導協調、全域旅游考核、全民共建共享”為路徑,著力推進全域旅游體制改革。

        記者采訪了解到,銅仁通過實施全域旅游體制改革,體制機制壁壘不斷打破,旅游產業發展關系不斷理順,旅游生產活力不斷釋放。

        公路、高鐵、航空、航運等立體交通體系的完成,使地處貴州最東端的銅仁不斷拉近了與外界的時空距離,旅游的角色由曾經的“邊緣”變為“前沿”,已經成為貴州向東開放的“橋頭堡”。銅仁,正在將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轉化為政策紅利,將前所未有的比拼壓力轉化為前進動力。

        銅仁的理念是,不管在城市還是鄉村,在山上還是山腳,處處是景區、景點,人人都是銅仁的旅游形象代表。

        銅仁市通過旅游產業發展,把一產、二產、三產串起來。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理念,把園區作為景區來打造。工業以及其他行業也在和旅游相融合,實現“旅游+”的效應。

        “發展旅游業,就是要把生態長板優勢拉長,把脫貧短板補齊。”中共銅仁市委書記夏慶豐表示,銅仁將借力旅游大發展,真正把生態優勢、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通過旅游產業帶動,讓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近年來,銅仁市充分發揮梵凈山、佛頂山、烏江、錦江世界級生態旅游資源優勢,挖掘和提升大生態、大健康文化屬性,進一步提高“梵天凈土·桃源銅仁”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快推進梵凈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萬山汞礦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步伐。以梵凈山、佛頂山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啟動申報銅仁國家公園。以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為基礎,整合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申報銅仁世界地質公園。

        一張張分量重、含金量高的世界級旅游名片,正在引領銅仁旅游走出貴州,向國際知名休閑養生旅游目的地大踏步邁進。(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