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23日(曾潔)坐落在山東臨沂的薛莊一村包攬了全國寵物籃等草柳編商品的八成銷量,200余戶人家的小村莊年銷售額達到6000多萬元。老板劉約勝說,近年來國內興起的環保熱潮帶動了這種純天然植物編織品的銷量。
記者22日起跟隨山東省文化廳組建的“2016年中央媒體文化山東行”采訪隊伍走進了這個把流傳600多年的老手藝與當代電商“嫁接”的小村莊。
薛莊一村超過半數的農戶以編織寵物籃、草帽、收納盒等草編和柳編制品為主業,全部銷售業務都在網上實現。每天下午兩點多,郵政、申通等10余家快遞公司就會進村取貨,發往全國各地。
“剛開網店時,銷量可沒這么好”,村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劉約勝告訴記者,2011年剛起步的時候,一天只能收到一或兩個訂單,快遞公司的“觸角”也沒有伸到小村莊,他只能帶著商品輾轉到鎮上和快遞員“碰頭”。
近兩年間,草柳編商品,尤其是寵物籃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給這個有著600多年草柳編織歷史的村莊帶來了商機,他們編織的寵物籃等商品銷往北京、杭州、新疆等多地。劉約勝和同行都認為,這跟國內近年來的熱詞“環?!庇泻艽箨P系。
草柳編制品取材自杞柳等天然植物,生產過程全由手工完成,商品散發著植物的味道,得到注重養生、喜歡親近自然等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劉約勝分析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薛莊一村1404畝耕地中有1100畝用于種植杞柳。無污染的草柳編產業為頻遭環境污染威脅的臨沂市創造了新的商機。臨沂市政府近年圍繞草柳編行業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和資金上的支持。
該地政府注重對此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選派大批年輕愛好者到山東省文化廳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班,還定期舉辦“中國柳編商品交易會”,吸引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同行交流互動臨沂市已建起了“中國柳編文化藝術館”,陳列多種創意型的柳編作品。
目前,薛莊一村240戶人家中有146戶是“淘寶戶”。收益可觀的草柳編行當吸引年輕人重回故鄉,做起了自己的品牌,當上了店主、老板。劉約勝的兒子就辭去了深圳的工作,回鄉協助父親經營網店,并學習草柳編這門老手藝。
說到目前的困難,劉約勝說,目前草柳編生意越來越好,也衍生出了惡性的價格競爭。他呼吁盡快成立草柳編商業協會,對價格進行統一協調,遏制不良競爭。
同時,記者發現該村普遍以家庭為單位從事草柳編行業,家里的房屋和院子既是編織商品的“工廠”,也是從事客服、洽談的“辦公室”。大多數村民家里已是“籃”滿為患,客廳里、院子里,甚至灶臺上都碼放著成品、包裝盒和快遞單。
廟山鎮鎮長徐希武說,草柳編制品容易失火,放置在家中存在較大的風險,目前廟山鎮正在興建“柳編工藝電子商務園”,希望今后能引導村民們把庫房、編織區、交易區轉移到規范化的場所。(完)